近日,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走進原北京醫學院肝病研究所(現為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)副所長馮百芳的傢中,很難想象,眼前這位面容和善的老人,在四十多年前,勇敢地向乙肝發起“挑戰”。

乙肝疫苗很快在國傢隊運動員身上註射並追蹤觀察,1988年《中國運動醫學雜志》上指明,註射我國自己研發的乙肝疫苗後,國傢隊中未再發現新的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攜帶者或乙肝患者。




雖然瞭解國外研究的大體內容,但具體技術和工藝還要靠自己摸索。陶其敏、馮百芳和研究組的同事們經常頂著烈日四處奔波,去有關單位登門求教和查閱文獻。

現在的年輕人也許並不太清楚上世紀70年代初期乙型肝炎在中國的傳染情況。經估算,當時中國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人數占到全國總人口的10%左右,形勢非常嚴峻。

馮百芳說,他們曾對國傢運動員集訓隊進行過調查,發現不少運動員存在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情況,其中包括在國際比賽中多次獲得金牌的優秀運動員。更令人遺憾的是,一些運動員因為發展為乙型肝炎,提前退役。

在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小樓四樓會議室的墻上,掛著四幅該所專傢的肖像照。這其中有三位當年直接參加並主導瞭我國第一支乙肝疫苗的研制。其中一張相片上的馮百芳,曾經和她的蘇州雙雙咖啡加盟同行陶其敏一起用身體代替動物試驗,測試疫苗安全性。近日,她向紫牛新聞記者介紹瞭當年疫苗研制的往事。

????2017年11月15日,陶其敏教授在北京逝世,享年86歲。她和同行們對中國疫苗的貢獻,永遠值得我們銘記。

中國的第一支乙肝疫苗 是她們用自己的身體“試”出來的2018-08-02 09:54 來源:揚子晚報 / 編輯:張瑩

經過多次摸索與嘗試,研究小組終於在1975年7月1日研制出瞭我國第一代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,命名為“7571疫苗”。

6平方米小屋內制出“7571疫苗”,和國外基本同步

因此,在沒有用動物進行安全性實驗的情況下,就用自己身體進行測試的研究者,承擔瞭巨大的風險。

知情者回憶,那天打完疫苗,晚上下班回到傢,陶其敏對兩個孩子說:“媽媽今天打瞭我們研究所的肝炎疫苗試驗針,可能會得肝炎,為瞭不傳染給你們,你們暫時離媽媽遠一些,註意觀察媽媽的情況……”

沒有無菌室,就參照制造生物制品需要的環節隔出一間僅有6平方米的小屋。沒有密閉式裝置,暫時不具備培養乙肝病毒的條件,就直接用乙肝抗原帶毒者的血清進行試驗。

研制乙肝疫苗,便成為當時北京醫學院附屬人民醫院(現北京大學人民醫院)檢驗科的緊要任務。

????中國當時雖然研制出瞭乙肝疫苗,但距離大規模生產還有一定距離,默克公司這一轉讓可以說非常及時。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所長魏來表示,默克公司的生產線比較成熟,使得更多人得以及時接種乙肝疫苗。從歷史角度看,兩種疫苗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承擔起不同的使命,他們都是中國乙肝疫苗的英雄。

中國的第一支乙肝疫苗 是她們用自己的身體“試”出來的

????陶其敏教授已過世 她的功績澤被後人銘記

紫牛新聞記者瞭解到,當時北京醫學院附屬人民醫院的這一研究,與國外最早的乙肝疫苗研究基本上同時進行,國外研究也采用瞭血源性疫苗的方案。

????紫牛新聞記者瞭解到,從1975年研制成功我國第一支乙肝疫苗起,血源性乙肝疫苗在我國使用瞭25年,為我國減少瞭至少4000萬乙肝病毒攜帶者。2008年,《南方周末》評選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科技十大進步,乙肝疫苗僅次於神舟飛船和雜交水稻名列第三。

????

如果讓時光倒流40多年,你會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白塔寺老院區的一處半地下室裡,看到這樣的景象——

在我國第一支乙肝疫苗研制成功後,陶其敏、馮百芳等研究人員又對疫苗的制備工藝進行瞭五次較大改進。

在這樣的情況下,研制出的乙肝疫苗由於沒有做動物實驗,不能確定其安全性,隻好讓它們在冰箱裡冷藏瞭近兩個月的時間。

8月29日下午,陶其敏下定決心,讓護士往自己體內註射瞭一支乙肝疫苗。

第一批往自己體內註射乙肝疫苗的,還有馮百芳。

在肝病研究所保存的一張黑白照片上,陶其敏正在註射乙肝疫苗。當疫苗液體註入她身體的那一刻,她面帶微笑,似乎正和身後的馮百芳交談著什麼,倒是一旁的護士臉上表情嚴肅,好像很緊張的樣子。

陶其敏是蘇州人,出生於1931年10月。1978年,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的前身肝病研究室成立,陶其敏任主任。1984年成立肝病研究所,陶其敏成為首任所長。

在當時,馮百芳也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。她的愛人翁慶章向記者坦言,當妻子找他商量的時候自己很矛盾,沒有明確表雙雙咖啡中科店示贊成,也沒有“拖後腿”。

血源性疫苗簡單而通俗地說,就是從病毒攜帶者的血液中提取出抗原,進行提純、滅活等工序,然後輸入正常人的體內,激發身體產生抗體,從而起到免疫的作用。這意味著,如果在研制過程中某個環節出現問題,沒有將病毒徹底“殺死”,註射疫苗的人就很有可能被感染。

馮百芳教授。 萬承源 攝

註射者通過此後三個月的定期檢查,始終沒有發現異常,並且測試者體內也產生瞭乙肝抗體,顯示瞭乙肝疫苗符合設計制備要求。隨後進一步的擴大試驗,顯示大部分健康人群註射瞭疫苗會產生保護性抗體,沒出現不良反應,驗證瞭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
1980年12月,在法國召開的第一屆乙肝國際會議上,陶其敏被特邀出席並作瞭主題發言。世界著名病毒專傢、美國的美爾尼克教授在大會發言說:“中國是開展這項工作較早的國傢之一,是世界上第三個研制成功乙型肝炎疫苗並用於人群的國傢。雖然他們工作條件比較差,但他們的工作成果值得贊賞!”

馮百芳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,大猩猩是除人類外唯一可以感染乙肝的動物,但我國當時還沒有大猩猩,如果進口需動用很多外匯,當時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。

陶其敏(左一)和馮百芳(左二)自身註射疫苗。

此後,北京市的九個區縣、江蘇啟東、廣西南寧、湖南湘潭、四川成都等地進行瞭疫苗註射,經觀察,抗體陽轉率達到92.3%。

??? 紫牛新聞記者 萬雙雙餐廳承源 宋世鋒 實習生 孔德淇

??? 相關新聞

這就是馮百芳與陶其敏當年研制乙肝疫苗,每天面對的工作環境。

找不到試驗用的大猩猩,她們拿自己的身體來代替

陶其敏教授

????目前在中國,除瞭自主研制的血源性乙肝疫苗,美國默克公雙雙咖啡double 2加盟司轉讓給中國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,也發揮瞭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
????為使中國人民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,默沙東在1989年將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基因工程重組乙肝疫苗轉讓給中國,並指導和培訓中國科學傢和工程師在北京、深圳組建世界領先的乙肝疫苗生產車間。時至今日,這些技術和設備仍在高效運作並造福於中國人民。

????當時的默克公雙雙餐廳加盟好嗎?司總裁羅伊·瓦傑洛斯說,這一轉讓不是免費的,隻是沒有贏利,默克公司以700萬美元的價格將乙肝疫苗的生產技術轉讓給中國。1989年的時候,中國全部的外匯儲備僅有55.5億美元,拿出700萬美元並不容易,不過與這項技術的價值比起來,700萬美元真的不算高。

研制出疫苗後,要投入應用,必須進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動物試驗,但當時的條件並不允許。

根據當時的條件和技術狀況,醫院檢驗科主任陶其敏決定采用血源性乙肝疫苗的方案。

最近,在微信公眾號上出現瞭很多介紹1989年美國默克公司向中國轉讓乙肝疫苗技術的文章。但其中有不少為瞭吸引閱讀量,並未全面地介紹當時的歷史情況,對中國遏制乙肝功績的描述有所偏頗。事實上,早在技術轉讓前14年的1975年,中國人就自己研發出瞭乙肝疫苗,並在國際會議上被贊為“是開展這項工作較早的國傢之一”。

來源:揚子晚報 編輯:張瑩
arrow
arrow

    torroezdpw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